新浪星座

人际沟通:理智地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图)

家庭医生在线

关注

盼望孩子成才,使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过于严格。父母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方式、道德品质都有严格的要求,往往对孩子严厉评判有余,而赞赏、鼓励不足。更有甚者,希望孩子像大人一样思考问题,像大人一样做事,不容孩子有细微的错误与过失。但父母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其实孩子是在不断的错误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

在严厉的教养方式下,一旦父母发现孩子违背自己的愿望、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后,就会对孩子进行威胁、辱骂、揭短,并且借其他孩子的优点、长处来批评自己孩子的缺点和短处。在这种情境下,孩子虽然没有受到皮肉之苦,但经历的心理烦恼却是成人难以体会的,称之为“心罚”或精神虐待毫不为过。所以我们才会听到在孩子们之间流传的话:“在学校,课间十分钟最短暂;回到家,厕所里最温暖。”

更理智地表达对孩子的期待

批评与惩罚都要针对孩子的行为或表现,而不能指责孩子的生理缺陷和人格特点。美国教育家金诺特把家长不宜对孩子讲的语言归纳为十种,这些语言绝大多数与批评孩子有关:

1、忌恶语,如“你这个傻瓜!”

2、忌侮蔑,如“你简直是个废物!”

3、忌责备,如“你又做错了,真是遭透了!”

4、忌压抑,如“住嘴!不要再说了!”

5、忌强迫,如“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忌威胁,如“我再也不管你了,滚吧!”

7、忌哀求,如“小祖宗,我求求你好吗!”

8、忌抱怨,如“你这孩子,真让人伤心!”

9、忌许愿,如“你考100分,我给你买……”

10、忌讽刺,如“你可真行,还能做这事儿!”

这十种说话方式,正是精神虐待的十种利器。因此,父母要特别注意与孩子的语言交流,避免以点带面,眉毛胡子一把抓,因为孩子的小小过错而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此外,父母要调整心态,对孩子抱有积极的、适度的期待。在充分了解孩子的能力与兴趣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特点,设定一种积极的、适合孩子发展的期望值,或许是让孩子摆脱精神虐待的关键所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