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罗教程连载:写在之前(图)

星座_稿费
独家撰稿:亮(blog)

塔罗教程连载:写在之前
相信喜爱西方玄学、占卜的网友一定对塔罗牌有所知晓,也为塔罗牌上一幅幅丰富多彩、目不暇接、极富象征意义的美丽图案所着迷。随之,也会由此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有涉及牌意方面的问题,比如:“这些图案代表了什么意思?这些含义是怎么来的?有没有比较好的方式去理解这些含义?”还有涉及历史方面的问题,比如:“塔罗牌为什么叫塔罗?第一副塔罗牌来自哪里?第一位设计者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于什么目的而设计出了第一副塔罗牌?早先时候的塔罗牌与我们现在手中的塔罗牌一样吗?”最令人关注的自然就是涉及占卜方面的问题,比如:“塔罗牌是如何来占卜的?方法有哪些?它的占卜原理是什么?与其他占卜工具的异同?如果精进自己的塔罗占卜技巧?”以上等等这些问题,构成了人们关注塔罗、被塔罗吸引的主要成因。
也正是因为塔罗牌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引入国内不久。在塔罗刚刚进入国内时,由于一些真材实料的塔罗讯息实在少的可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风靡网路、坊间流传的各种谣传,往往形成以讹传讹的格局,难以打破。一时间,牌仙、牌神、牌灵、血牌、养牌之类的传闻铺天盖地,也令许多真正了解塔罗的爱好者们倍感无奈。后来,随着国内中文塔罗书籍的逐渐丰富,塔罗资讯也日益普及。一些国外名家著作的中文译书,如保罗·凡顿·史密斯的《其实你已经很塔罗了》、琼安-邦宁的《塔罗全书》、瑞秋-波拉克的《78度的智慧》、哈玖-班哲夫的《人人都能玩塔罗》等等,加上一些港台原创的塔罗华文书籍,如丹尼尔的《学会塔罗的16堂课》、《塔罗解牌字典》、《塔罗逆位精解》,向日葵的《塔罗葵花宝典》、星宿的《伟特塔罗完全攻略》、鲁道夫的《塔罗占卜全书》、紫秤的《透视系统塔罗》、清风的《第一次塔罗占卜就上手》、Pierre的《皮耶塔罗事件簿》、天空为限的《藏在塔罗里的占卜符码》等等,这些书籍在中国大陆的引入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塔罗在国内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国人对塔罗的认知,塔罗牌也逐渐趋于普及化。
即便如此,当我们把当前国人对塔罗的理解与认知跟一些西方国家相比时,这种差距就明显了。无论在塔罗的学术认知上还是占卜的实践上,我们都落后很多。西方国家将塔罗牌作为一门学术,这门学术包括了塔罗的历史学、人文学、符号学、占卜学等等,其涉及到的学科研究包括了历史、语言、哲学、各类神秘学、宗教、艺术、符号、占卜、心理学等等。这些学科都相应构成了塔罗牌的每一个“神秘的谜团”,正因如此,塔罗牌才独具魅力,也是对人类来说最神秘的系统之一,引发各大学术界领域的学者去关注、去研究。这也许已经大大超出了多数国内读者对塔罗牌的认知,因为国内对于整个塔罗系统的认识程度狭窄许多。就拿国内的一些资料来说,其讲述的内容仅仅只是塔罗的占卜与解读实践这一块。究其原委,这与国内的环境不无关系。当国内将塔罗牌作为一种“占卜工具”引进时,国人便也自然而然先入为主地将其定义为“占卜工具”,随后围绕占卜工具所作出的一切行为——如宣传、教材、实践等也就不曾脱离这个范围。这就是塔罗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也在无形中构成了人们对塔罗牌的了解误区。但是事实上,伟特塔罗牌的设计者亚瑟-爱德华-伟特曾说过:“如果塔罗牌只是一种占卜工具、算命工具、或是预测的工具,那它的魅力就会削减一大半。”也就是说,如果塔罗牌只是用于占卜或算命,那它的命运也许就会同普通的纸牌算命及骰子占卜一样,在供娱乐与消遣之后,便被人遗忘。
所以,当我国塔罗学的现状仅仅只在占卜学上初露尖角时,我们就应当认识到其中的差距,然后去学习、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这也是本书的中心主旨。当大家在阅读本系列的文章时,也就是一个对塔罗系统的全盘学习过程,也是一次真正揭开塔罗牌神秘面纱的机会,让读者重新认识一个非同一般的神秘塔罗牌,给大家增添许多不一样的学习乐趣。